正德人寿检查问题将于明日下午通报
业界接受采访的人错了,如果你真相信光伏产业会触底反弹的话,你必将很快被淘汰出局。
目前,上传电网的电能,电网只能按照0.4元/千瓦时的价格收购,相对于光伏电站1元/千瓦时的上网电价,分布式发电的电价显然太低。沈辉表示,广州大学城的光伏发电设施就面临着上网电价的尴尬。
中山大学的沈辉教授表示,广东的企业都在等待南方电网的新政策,目前南方电网对于光伏并网的申请,过程依旧繁琐、漫长。三是联合投资,成为电站的股东。如何启动一个尚未发育的市场?在国家政策的利好之外,还需要清除各种障碍。如海的家庭电站,正是属于分布式的范畴。2011年7月,国家发改委发布光伏发电的上网电价,这让西部的大型光伏电站成为有利可图的生意。
然而,根据《南方周末》报道,由于西部电量需求有限,加之光伏发电的成本比火力发电高出2~3倍,导致一些西部光伏电站难以满负荷运转,甚至屡被拉闸限电。如海计算,系统投入运行后,他每年可以节约电费约3000多元,收回3万元的成本大约需要8年。2012年,我国发布了《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》,规划将2015年光伏装机目标定为20GW,并提出如果分布式发电推广较为顺利,装机目标量可达40GW以上。
另一方面,国际贸易形势恶化将使我国光伏产业被迫加速转移,以规避国际贸易风险并更好地靠近终端市场,最终导致本土产业空心化。受供需关系及国际贸易等多种因素影响,2012年我国绝大多数多晶硅企业已停产。另一方面,基础理论和核心工艺研发滞后,对新型叠层电池等新产品新技术储备不足,后续发展不容乐观。只有通过检测认证的产品方可参与招标,严禁设置本地化门槛。
(见图3)[page]产业问题短期消解难当前,光伏产业发展无序,产能扩张过快,供需失衡的问题仍然突出。同时完善光伏发电补贴机制。
2013年中,我国将对从美、韩、欧进口的多晶硅产品做出双反初裁,预计将对我国多晶硅企业带来一定利好。支持光伏电站证券化,通过租赁等方式,促进商业模式创新。创新和摸索新的产业组织形式,考虑引入信用担保等金融机构,对销售的组件产品进行担保,政府主要对市场进行监督和做好服务工作,通过市场机制规范产业。全球前十大多晶硅、硅片、电池片和组件企业中,我国分别占据4席以上。
目前,我国已掌握全套晶硅电池关键工艺技术,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产业化转化效率已分别达到17.5%和16.5%。在2012年全球多晶硅产量24万吨,与2011年基本相持平,我国多晶硅产量约6.5万吨,同比略为下滑。市场启动应与产业规范相结合,与节能减排、扩大内需、环境改善相结合,严防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和保护主义。多途径扩大光伏市场发展光伏产业,首先要做好扩大市场的配套服务工作。
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,之前被国外企业垄断的环节,光伏生产设备及配套材料国产化水平也得到提升。我国电池组件产量在23-28GW之间,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,但由于2012年电池组件的整合并未有效发生,2013年仍将承受供需阶段性失衡压力。
引导光伏企业向系统集成领域拓展,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。考虑实施强约束机制,推进可再生能源配额制,强制要求电网公司每年交易一定比例的光伏发电量,发电集团配套一定容量的调度电源。
当前光伏困境的根源在于市场供大于求、产品同质性较强,从而引起恶性低价竞争,企业仍将承受价格下降压力。由于下游供需局面并未有实质性转变,加上主要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仍在不断下降, 2013年多晶硅企业经营状况仍不容乐观,行业的回暖预计要到2014年,届时价格将逐渐趋向合理水平。为了保现金流,上下游之间的应收账款周期也在不断拉长,相互拖欠账款的现象较为严重,有逐渐发酵成为三角债的趋势。同时,应加快落实国务院第204次常务会议精神,将太阳能产品纳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,通过初始投资补贴方式,推进其走入千家万户。为应对当前光伏危机,工信部、能源局、国网等多部门正联动研究制定促进我国光伏市场发展的相关措施,预计2013年国内市场会大幅增长,极大拉动我国电池组件需求,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出口受阻所带来的影响。统筹考虑光伏电站、电网公司和调度电源的利益,对为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运营而进行的投资,包括电网和调峰电源的建设等,给予一定额度的税收抵免。
加上我国光伏企业负债率普遍较高,在美上市的十家光伏企业平均负债率近80%,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,企业现金流吃紧一方面,贸易壁垒加剧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困境,如短时间无法通过其他市场的开拓弥补欧美市场损失,我国光伏企业将面临大批消亡的危险。
我国电池组件产量在23-28GW之间,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,但由于2012年电池组件的整合并未有效发生,2013年仍将承受供需阶段性失衡压力。我国光伏行业在核心技术环节不断获得突破,生产工艺持续优化,规模化生产稳定性也逐步提高。
由于新能源产业受到集中关注、产业进入门槛低、国外短期补贴形成高利诱惑等因素,导致国内光伏产业盲目扩张,产能远超市场需求,(目前我国太阳能电池产能已达到40GW以上,2012-2014年全球市场需求也在40GW左右,仅我国太阳能电池产能已可满足全球太阳能市场需求),企业数量超过千家,其中绝大多数规模偏小,且集中于中下游加工制造环节,且产品同质化较高,拼价格的状况仍将持续,恐起到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。乐观情况下,我国新增装机量将达到8-10GW,同比增长122%,市场将呈现集中与分布式发电并进,大型光伏电站主要集中于西北部地区,分布式电站主要集中于东南部地区。
由于下游供需局面并未有实质性转变,加上主要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仍在不断下降, 2013年多晶硅企业经营状况仍不容乐观,行业的回暖预计要到2014年,届时价格将逐渐趋向合理水平。在2012年,我国光伏产业技术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,产品成本也保持着持续下降。在太阳能组件产量达到23GW,同比增长10%,占全球总产量的60%,出口量约与2011年持平,但出口额约130亿美元,同比下降42%。光伏行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,就业人数接近50万人。
首先,从国家层面应加强组织管理,做好顶层设计。通过政府援外和合作项目,协助企业开拓新兴市场,利用现有渠道和贸易壁垒规避手段,巩固现有市场,争取做到新兴市场、现有市场、国内市场三三分。
光伏产业是朝阳产业,也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内容之一,地方政府对该产业也表现出极大热情,正在加大扶持力度,力助产业走出困境。明确装机目标以稳定市场,加快落实电站申请、建设、补贴和并网等实施细则,简化并明确项目审批和并网程序。
产品市场主要依赖欧美市场的情况都有所改变。国内市场应用扶持政策尚不完善,光伏发电存在并网难问题,土地使用、补贴来源发放等体制机制尚不健全。
光伏发展也抓住核心竞争力,鼓励各界的自主创新行动,对光伏企业的具有重要实用价值、对产业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给予集中、滚动支持,切实加大支持力度。光伏产品标准及认证、检测制度初步建立,国家光伏研发机构和公共测试平台逐步启动,人才培养、信息统计和咨询服务体系也不断得到改善。产业回归理性发展2012年,尽管光伏企业普遍陷入困难,但光伏产业发展仍呈现快速发展势头,其中产业规模与投资都在不断增长。值得一提的是,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,我国光伏产业也面临被空心化危险。
2013年中,我国将对从美、韩、欧进口的多晶硅产品做出双反初裁,预计将对我国多晶硅企业带来一定利好。国内光伏技术基础及创新不足,后续发展也面临挑战。
2013年,预计全球多晶硅产量为26-30万吨,同比略有增长,我国多晶硅产量约8-10万吨,产量将集中于少数几家多晶硅企业手中。2012,光伏产业一直徘徊在行业低谷,投资、生存、市场等多种环境未见任何好转迹象。
市场出现失灵,急需政府出台相关措施进行矫正,但政策如何定位、从何切入、中央和地方的产业政策应如何协调,这些都值得探讨。所以亟需我们关注的几个问题:首先是企业经营压力增大,应收账款周期的拉长。